首席評論高度集中的審批權是貪官的沃土
  據法治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,自去年5月至今年9月,全國範圍內共有19名現任或曾任發改委系統的官員落馬,他們來自國家發改委、委管國家能源局或者地方省級發改委。十八大以來,發改委系統中“栽下馬”的官員數量在國務院25個組成部門中最多。有媒體甚至說,國家發改委的價格司已超越山西省委辦公大樓,成為最密集的貪官落馬地。
  發改委系統落馬的官員中,“最著名”的應是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,其次則要數國家發改委下屬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。前者因是系統中落馬的“最大官員”而廣為人關註;後者則因家中藏有上億元現金,執法人員清點時竟當場燒壞了4台點鈔機而在民間有了“名聲”。說發改委系統已呈現系統性腐敗可能是過頭話,但通過系統間橫向比較,說發改委系統的腐敗比較多、比較密集、涉案金額比較大,至少在目前是立得住的結論。
  發改委系統何以會形成這樣的腐敗特征呢?這或許與其權力過於集中、並且缺乏有效監督有關。
  國家發改委的一個司局長、處長,在國家部委里不算什麼大官,但地方的省級幹部見到他們恐怕也要滿臉賠笑。為什麼?就是因為他們位不高而權重。一個人、幾個人、十幾個人,就掌握面向全國、全省的行政審批大權,沒有他或他們的首肯你就辦不成事。在這樣的位置上,一個人容易忘乎所以或許並不難想象。
  如果發改委的權力配置維持現狀,那麼,要保證在位的官員不犯或少犯錯誤,就只能去尋找或培養“聖人”。但即便發改委的崗位都是“聖人”在那裡端坐著,人們可能還是會不太放心,數以千計的重大事項交給幾個人去把關,數以千計的企業的命運交給幾個人去主宰,無論如何都是讓人匪夷所思而又驚心動魄的事情。
  權力過於集中必然導致腐敗叢生,並且必然導致腐敗前赴後繼。下放審批權,是解決權力過於集中的出路,但下放也要看下放到何處去。審批權從上級政府下放到下級政府,一定會發生“上放下不放”的問題。劉鐵男在法庭上稱,在紀委立案審查的時候,他寫瞭如何反腐的建議,主要是結合其親身體會,提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,審批權應當大量下放到市場,從源頭上解決政府不該管的一些事,防止以權謀私。劉鐵男是來自“堡壘內部”的“過來人”,他的建議應該有重要參考價值。
  如果能對權力實施有效監督,那麼權力過於集中的消極後果可能還不至於過於深重。不幸的是,在發改委系統存在權力過於集中以及監督乏力雙重弊端,那麼,這個系統經常地、密集地發生驚人的腐敗現象可能就沒有什麼奇怪了。人們對“跑部錢進”深惡痛絕,但在從前,似乎討伐、整治的只是請客送禮的地方以及各類“駐京辦”,仿佛從來沒有撼動過一言九鼎的部委權力以及高度集中的權力結構。一個項目批不批、什麼時候批,為什麼給他批不給你批,都是官員說了算,而且又沒有任何申訴救濟渠道,這就構成一種絕對權力。發揮人大的監督作用,要求審批環節透明化,或許可以促使發改委系統審慎地使用權力。
  專家說,過去十多年,發改委一直在進行調整,但最終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其過多干涉經濟活動的局面。這應該是符合實際的。客觀地說,發改委過於集中的權力配置,主要是歷史形成的。解決權力過於集中之弊,一方面要剋服對權力的迷戀,另一方面也要剋服對市場的不信任。只要這樣,防治腐敗才能立於可靠的基礎之上。
  (作者是北京青年評論家)  (原標題:高度集中的審批權是貪官的沃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u57nuvq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